TOP
河北省2017年將開展20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
[ 編輯:admin | 時間:2017-03-13 17:59:27
| 瀏覽:1671次 | 來源:中國市政建設網 | 作者: ]
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今年我省各市將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實現2017年開展20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2020年20%建成區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去年我省海綿城市建設進展順利,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遷安市積極探索,開拓創新,成立了PPP項目公司,試點區域海綿城市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石家莊市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重點建設區域詳細規劃,出臺了規劃設計導則、工程標準圖集,確定了30平方公里重點建設區域,已在近5平方公里區域內開展海綿城市建設;6個省級示范區中正定新區、北戴河新區、唐山灣生態城積極推進,其中正定新區已經在30公里起步區內實施了27項海綿工程。 海綿城市建設的內涵是“兩個優先、三個自然”,即城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保留下來,優先考慮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對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徑流污染、修復水生態、涵養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促進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7·19洪澇災害發生后,我省提出以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為重點,著力解決城市防洪設施標準偏低及暴雨內澇問題,到2020年,各市城市建成區20%以上面積完成海綿城市建設,全部完成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建成城市排水防澇數字信息化平臺。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省各市將加快專項規劃編制、審查和報批。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規定》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因地制宜地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新區以目標為導向,優先保護自然生態本底,合理控制開發強度。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重點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等問題。各市將按照《河北省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專篇編制指南》要求,將海綿城市建設貫穿于城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控制性規劃的全過程,明確海綿城市建設的規劃控制目標、空間布局和設施規模,并嚴格組織實施。加強審批環節管理,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城市土地出讓、規劃許可、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項目建設、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前置條件和重點審查內容。依托現有基本建設程序和管控制度,確保建設項目落地。推進唐山灣生態城、正定新區、北戴河新區、黃驊生態城、涿州生態示范基地和承德市北部新區生態城6個省級示范區加快建設,今年啟動一批海綿型建筑和小區、道路以及廣場、公園、綠地建設,起到可推廣、可復制的示范作用。張家口市重點推動崇禮區奧運場館區域海綿城市建設。各市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將注重整體連片效應,統籌規劃、有序建設、協同管理,實現“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實現城市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綜合整治,使分布于城市各處的雨水收集設施能夠有效運作,發揮協同作用。 近日,石家莊、邯鄲、邢臺、保定、廊坊5個城市已列入全國60個內澇災害嚴重的城市開展排水防澇補短板建設名單,補短板首要任務就是推進源頭減排工程,也就是海綿城市建設。5個城市將盡快組織實施排水防澇補短板項目,確保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省住建廳要求各市在今年汛期前明確易澇點整治區域,制定易澇點整治方案,提前謀劃排澇設施建設,補齊建設短板。結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重點推動雨水源頭減排工程。在易澇點匯水區范圍內,謀劃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消峰調蓄設施,增加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植草溝,對道路、廣場、停車場等進行透水新改造,將區域內屋頂以及其他不透水表面的雨水就近引入,通過滲、蓄實現源頭減排。 相關新聞
評論
|
![]()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