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北京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草案公示(2020年—2035年)
[ 編輯:admin | 時間:2021-03-04 08:57:44
| 瀏覽:2537次 | 來源:中國市政建設網 | 作者: ]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近日公示《北京市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20年—2035年)》草案。規劃包括水系統、能源系統、生活垃圾、智慧基礎設施四個板塊,涵蓋供水、防洪及河道、雨水與防澇、生活垃圾、電信、有線電視等14項專業內容。 中心城防洪標準將達200年一遇 水資源規劃方面,本市將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203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水耗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40%以上。同時,加強水源地保護。到2035年恢復官廳水庫飲用水源功能。盡快完成“兩庫一渠”、官廳水庫、永定河山峽段水源保護區劃定。 在防洪及河道治理規劃方面,中心城區(不含海淀北部地區、豐臺河西地區)防洪標準達到200年一遇;海淀北部地區、豐臺河西地區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城市副中心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其他新城防洪標準達到50年至100年一遇。鄉鎮中心區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村莊防洪標準達到10年一遇。 到2035年,常規降雨(設防標準降雨)條件下不發生內澇災害,保障人民生產、生活和城市正常運行;超常規降雨(超標準降雨)條件下不發生嚴重內澇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不造成重大影響。 規劃再生水廠191座 根據規劃,本市將多措并舉保障連續高日污水量達標處理,到2035年全市城鄉污水處理率達到99%以上。 中心城區規劃再生水廠22座,總規模達到504.5萬立方米/日。城市副中心、新城及鄉鎮集中建設區規劃再生水廠169座,總規模達409.7萬立方米/日。 規劃中,由清河、高安屯、高碑店、槐房、小紅門等22座再生水廠,共同為中心城區提供再生水水源,保留現狀第六水廠作為加壓泵站使用,改建現狀八一湖泵站,新建香泉泵站、田村泵站、首鋼泵站,規劃預留21座局部加壓及河湖補水循環泵站用地。 生活垃圾超99%資源化處理 針對生活垃圾處理,規劃表示,將規劃形成4個大型循環經濟園區和12個小型循環經濟園區。 將以現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為基礎,規劃形成大興安定、朝陽高安屯、門頭溝魯家山、昌平阿蘇衛4個大型循環經濟園區,以及延慶小張家口、順義楊鎮等12個小型循環經濟園區,節約集約利用空間,集中防控污染,同時滿足餐廚、建筑垃圾、污泥等各類固廢主要處理需求。同時,布局小型、單類設施,與循環經濟園區銜接,滿足各類固廢處理需求,實現全域覆蓋。 規劃生活垃圾處理設施21處,規劃焚燒和生化處理能力約3.5萬噸/日。在循環經濟園區內部預留廚余垃圾處理用地,滿足垃圾分類后廚余垃圾處理需求。還將規劃設置垃圾轉運站和環衛停車場約190處。 2021年重點功能區5G覆蓋 截至2019年底,本市建成移動通訊宏基站物理站址2.6萬余座,北京互聯網骨干網絡網內、網間以及國際訪問性能位居全國前列。 規劃明確了在推進5G網絡建設方面的要求。2021年,將實現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商務中心區(CBD)、奧林匹克中心區等重點功能區的5G網絡覆蓋。2035年滿足全光網絡發展需要,全面建成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
推進5G基站建設,在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新城、鄉鎮中心區和其他區域按不同標準設置室外宏基站。此外,5G高應用區結合應用需求進行基站規劃,滿足工業物聯網、高清視頻、安防監控、智慧醫療,智慧家庭及智慧城市等業務應用,5G宏基站站間距將按照240米設置。 相關新聞
評論
|
![]()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