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英達“修路王”漸成香港道路養護主流
[ 編輯:admin | 時間:2012-10-23 11:36:22
| 瀏覽:1325次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作者: ]
2012年9月,香港偉金公司與英達就地熱再生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再次引進了一臺PM400“修路王”和一臺AR500快速加熱運料車,用于香港市政道路養護工作。目前,偉金公司擁有的英達設備將達6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英達養護車的總數則達到10臺。
低噪聲施工破解香港養路困局 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公里道路承載275輛車,但由于很多道路設計年代較早,通車時間較長,車轍、網裂、推移等路面病害較為常見。但在香港,路面出現問題,要想進行及時養護,并不是容易的事,傳統道路養護工藝產生的噪音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 根據香港1988年制訂的《噪聲管制條例》,夜間23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在公眾假日任何時間,任何人如果在住所或公共場所發出或促使發出噪音,即屬犯罪,將被處以較高數額的罰款。 偉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在擁有“修路王”之前,如果路面發生了破損,但無法獲得施工審批,只好等到路病發展得非常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后,再申請緊急維修,“這樣一來就錯過了路面養護的最佳時期。不但工作量更大,而且成本也會更高。” “英達‘修路王’用加熱、耙松的環節,取代了銑刨、破碎的傳統施工方式,產生的噪音極低,即使在夜間施工,也能很好滿足《噪聲管制條例》的要求。” 該人士對筆者表示,在日常養護中“修路王”使用率越來越高,甚至一些路段原本計劃對整幅道路維修的大中修工程,為避免被投訴,施工方也采用英達“修路王”大面積路病維修工藝分段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交通干擾小,從容應對繁忙車流 在香港島、新界、九龍3個區當中,英達“修路王”主要負責養護的香港島區是香港的商業和政治中心,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車流量。 統計顯示,在一些繁忙路段,每天車流量逾15萬車次。港島區山路、窄路較多,如果使用傳統道路養護工藝,出動的機械、人工非常多,將造成較大的交通干擾。 減少修路中的交通干擾正是英達“修路王”的強項,單臺“修路王”配合3~4名工人即可完成日常養護工作,車輛機動靈活,轉場迅速,對交通的干擾很小。“在一些非高峰時段,甚至可以邊施工邊通車,這是過去沒有的情況。”同時,“修路王”的施工速度也廣獲好評,一般情況下,僅需20分鐘即可完成一處路病的治理。單臺“修路王”日修復可超200平方米 香港路政署在評價英達“修路王”時,認為它具有“瀝青料用量少、噪音低、施工組織快捷、可輕松處理路面井蓋,接縫處不滲水”等優點。筆者了解到,目前香港主要的8個道路維修保養分區中,已有3個分區,在和養護企業簽訂養護合同時明確要求使用就地熱再生技術,這也是現在英達“修路王”工作訂單越來越多的原因。 據了解,目前香港在英達“修路王”的使用上,一臺“修路王”一天的道路維修面積可超過200平方米,但仍然滿足不了香港本地道路養護對“修路王”的旺盛需求。除了港島區外,九龍、新界等區的工作訂單也在不斷增加,這堅定了偉金公司緊急再采購“修路王”的決心。 而對于養護施工企業來說,“修路王”經濟、省料的特點,也讓他們贊不絕口,引進了“修路王”后,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偉金公司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沿用傳統的工藝,不但需要多臺設備一起出動,而且還需配備10~20名人工,瀝青混合料用量很大,因此養護成本高昂,“如果養護面積不大,養護工程公司就會虧本”。單臺“修路王”只需配備3~4名工人,就能完成全部的道路養護工作,由于施工中對原路面瀝青混合料進行了就地再生利用,使用的新瀝青混合料大大降低,其經濟性不言而喻。 相關新聞
評論
|
![]()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