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山東省海綿城市建設現狀
[ 編輯:admin | 時間:2020-08-19 09:37:48
| 瀏覽:1483次 | 來源:中國市政建設網 | 作者: ]
8月13日至15日,山東臨沂沂沭河流域因普降大暴雨發生大洪水,造成部分地區洪澇災害,臨沂市通報,截至到8月16日8時,全市受災人口已達35.8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9257.3公頃,倒塌損毀房屋3446間。災情主要分布在蒙陰、沂南、沂水、莒南等縣。 同樣的,在去年臺風利奇馬登陸之時,根據報災系統統計,截至8月12日5時50分,山東省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等市,受災人口165.53萬人,因災死亡5人、失蹤7人,直接經濟損失14.75億元。 相近的時間,雖然臨沂并未受臺風直接影響,可是作為洪水的受災地,所反映出來的依舊是洪澇災害對山東帶來的巨大影響。 山東為什么多洪澇 從氣候上來看,山東屬于季風氣候區,降水分布不均與,多集中在夏季,如果遇到極端的天氣,會導致干旱和洪澇交替發生。當暴雨集中到7、8月份時,很容易形成洪澇。 從地形上看,山東屬于丘陵地帶,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膠東五大水系,所以當暴雨集中的季節,洪水聚集,無渠道流通,不僅導致洪澇,也會增加次生災害的危險程度。 隨著山東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加快,高樓林立,拔地而起的建筑在步入現代化場景的同時,也是對自然的一種改變。土地面積不斷縮小,植被綠化不斷壓縮,硬化的地面,減少了塵土,也增加了水流下滲的難度,如果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統不能足夠完善,城市內澇不可避免的會導致極大的財產損失。
海綿城市建設初步計劃
為此,2016年,山東省財政籌集資金2億元,支持啟動海綿城市省級試點建設, 濰坊、泰安、臨沂、聊城、濱州等5市,以及青州、曲阜、莒縣等3縣入圍試點。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這種“彈性”表現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據悉,2015年4月,海綿城市國家級試點名單正式公布,山東省濟南市列入首批國家級試點名單。隨著濟南市海綿城市效應的逐漸顯現,山東省2016年也啟動海綿城市省級試點建設,確保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實現海綿城市改造。
此前濟南頒布的海綿城市建設意見中,包括充分利用場地原有設施,如濕地、坑塘、溝渠等水體或專門建設雨水調蓄池,推廣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儲存回用雨水,在雨季進行調蓄,旱季用于補充綠化澆灌,大力推廣透水鋪裝在建筑小區、道路廣場的應用,增加雨水的滲透能力。同時推動下凹綠地、雨水花園等綠化海綿城市技術措施的應用,消納周邊的徑流雨水等措施。通知明確提出,不按要求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的項目,將不予通過驗收。此前濟南市7個已建成的項目納入了海綿城市建設,包括郵電新村、南郊賓館老舊片區、偉東新都老舊片區、玉函小區、陽光舜城、興隆新區、魯能片區,在這些區域因地制宜的實施建成區的海綿城市改造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臨沂也在我省的海綿城市試點城市的行列,并在2018年底,完成了71.75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雖然已有成效,但是不能忽視,這次突發性給的暴雨依舊造成多城市內澇嚴重,無法通行。 建設規劃碎片化 當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矛盾,城市建設規劃的碎片化就是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被提及的一個突出問題。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有些城市不注意或不善于對城市綜合問題進行梳理和把握,也沒有制定科學系統的建設方案,僅停留在簡單盲目地上一些支離破碎的項目上,這一問題較為突出,也是制約我國海綿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改造難度大 海綿城市改造中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例如如何綜合整治城市河道恢復城市河道原有生態系統、如何合理組合灰色基礎設施以及綠色基礎設施、如何確保各個項目從設計到竣工都保持高標準、如何確保海綿城市規劃順利實施等,此外,老城區一般綠地率比較低,缺少海綿城市建設所需的能夠吸納雨水的基礎設施,而開展原有基礎設施的改造、水澇點的整治、綠化帶的調整等工作,會觸及一些部門及居民的利益,因此實施的過程中困難重重;新城區盡管具有相對高的綠化率,但是硬質化的建設使其普遍缺乏海綿體功能。 相關法規欠缺 我國海綿城市建設起步較晚,低影響開發在國內還處于推廣階段,各設計部門對六大雨水處理工程不熟悉,相關的設計規范基本上也是一片空白,系統的評估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法規方面也亟待完善,尤其是要制定有地域特征的且與地方發展相適應的海綿城市標準、技術規范。 融資層面困難 社會資本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普遍持謹慎態度,雖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創新型項目投融資模式,但是社會資本普遍對此持謹慎態度,具體表現在建設項目融資主體權責和地位不明確,沒有法律層面的相關界定。 海綿城市建設方案,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既保持快速發展節奏,又堅持可持續環保理念的重要措施,顯然,在國家的主導支持下,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在海綿化建設中初見成效,在山東,青島、濰坊等地部分地區成為標桿性參照。
洪澇災害既有天災也有人禍,面對自然,人類顯得無比渺小,可是面對,現代化節奏對自然規律的打破,回歸自然,融合自然才是解決自然災害的關鍵。海綿城市的建設任重道遠,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城市以一種更交美好的狀態穩步前進。 相關新聞
評論
|
![]()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