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北京全市垃圾處理設施提速
本市技術最先進的董村餐廚垃圾處理廠投用。昨天,記者從市市政市容委獲悉,今年年初開始試運營的通州區董村餐廚處理示范工程,日前正式投入使用。該設施目前日處理餐廚垃圾50噸,未來將逐步提高到150噸。此外,市容委相關人士表示,多項擱置的垃圾處理設施,今年將動工建設確保工程如期完成,以滿足處理北京每天產生的龐大垃圾量。
按照市容委今年的計劃,今年將加快建設魯家山垃圾焚燒廠、平谷垃圾綜合處理廠、南宮堆肥廠擴容工程;完成通州董村餐廚垃圾處理廠等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使全市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2200噸。實現年內,全市垃圾焚燒、生化處理和填埋比例達到20:30:50。市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董村餐廚處理示范工程作為固廢處理設施,經過幾個月的試運行,情況正常。本月正式啟用,接收周邊居民的餐廚垃圾,開始處理。 董村餐廚處理廠是北京市技術最先進的垃圾處理廠,采用先進的“機械分選+厭氧消化”處理技術,最終將剩余飯菜變為沼氣發電,對北京市垃圾處理的“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按照計劃,該廠投產后每年將并網發電3000多萬度,并帶動全市垃圾資源化率提高6%。 剩飯菜變沼氣發電 餐廚垃圾由專業運輸車傾倒進卸料口后進行機械分選,由破袋機對包裝物進行破袋后再進入破碎機進行破碎。 破碎后的餐廚垃圾進入打漿罐制漿,漿液通過渣漿泵輸送至固液分離機進行固液分離后,固體送往轉運站進行再分選,液體則通過渣漿泵輸送至厭氧消化罐進行厭氧消化處理,最終產生沼氣。 處理后產生的廢水被送往北神樹垃圾填埋場進行回灌處理,沼渣送往南宮堆肥廠堆肥,殘渣通過轉運站分選后將可燃物運至高安屯垃圾焚燒廠焚燒。據悉,處理后產生的沼氣,將被用到董村鍋爐房及食堂。 相關新聞
評論
|
![]() ![]() 熱門文章
|